[中图分类号] G642.4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4)01-0073-05
1、引言
国内对专门作用与功效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介绍海外ESP研究成就,历程了20多年的进步,已经进入向各学科、各层次纵深进步的新阶段。更为客观的近况是ESP教学如火如荼,被觉得是国内英语教学未来发展趋势,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步方向。在海量专门常识范围的英语教学中,商务英语教学已经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迅猛进步成为ESP中最为要紧的一支。商务英语的研究也从刚开始的探讨定义进步到学科建设和教学办法改革等深层次、跨学科、多范围的研究上。伴随中国教育语言研究会在2010年成立,并在两次年会均以内容为依托(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CBI)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为中心,以CBI和ESP研究为主题,使同ESP研究几乎同时期起步的CBI教学模式研究遭到广泛关注,也为ESP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中国教育语言研究会出版的《中国语境下的CBI研究》全方位介绍了CBI教学理念及其在国内高校语境下获得的成就,从中可以发现,以往CBI研究对英语教育的关注度不足,不少研究以文献综述形式介绍海外研究对国内CBI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缺少实证研究的部分[1]。即使是在教育语言掌握推进下出现的实证研究也多以教学环节研究为主,通过个案实证数据剖析渠道显示出CBI教学优于传统语言教学。对CBI教学理念的研究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本文打造在以往研究证明的CBI优越性的基础上,探讨CBI中的“C”的选择问题。通过剖析目的需要来提出CBI中内容选择的动态性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实指导意义。
2、 CBI与商务英语教学
伴随中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加深,商务英语教学也历程了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从刚开始的应付对外贸易进步而设置一些有关课程,到2007年教育部批准商务英语为独立本科专业。在商务英语落户高校、不断应付社会需要培养出一批批毕业生的同时,对商务英语教学的研究也不断进步,深入涉及到商务英语教学的需要剖析、课程设置、教程选编、教学办法、测试内容和方法的全过程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这类研究以教学法研究最多,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数目统计中占据第一[2]。伴随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不断探究愈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需要,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与多媒体互联网教学法等一系列办法的研究不断涌现。
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CBI)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遭到大家的关注。在欧洲,这一办法被叫做内容和语言的综合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3]。Brinton 等人将CBI概念为具体内容与语言教学目的的结合。Leaver & Stryker提出CBI是通过内容常识而非语言本身来提升语言能力的教学办法。Short觉得推行CBI的教师是将话题与内容而不是语法规则和词语学习作为讲课的依据。CBI的教学模式根据Met提出的语言与内容的网站权重分为五种,它们分别是:完全或者部分浸入法;以第二语言教授的专业课;专业课加语言教学;按主题划分的语言课;常常用内容进行练习的语言课[4]。这一教学模式一般拥有以下几个特征:
1)学科常识核心――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不是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情景,而是具体的专业常识内容;2)真实的材料――核心的教程和音像制品内容应该是真实的英语语料;3)新近常识的学会――学生应该基于自己已有些常识在用英语过程中学习新常识;4)不同学习需要的满足――话题、内容和材料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要与学习状况。以上四个特征与Ellis & Johnson对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特征描述很吻合。范守义也指出CBI与ESP有相通之处,都是在特定的专业环境中学英语[5],但一个非常大有什么区别是CBI以学科常识为核心,而海外研究不倡导将ESP与专业内容(subject content)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这点与国内的实质状况有非常大不一样。国内大多数商务英语的学习者是高等院校就读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不是商科生,也无商务工作历程,因此在侧重“语言”学习的同时,“内容”也要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CBI对于国内的商务英语教学尤为适用,甚至是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
3、 需要剖析下的CBI内容
需要剖析是确立一门课“是什么”、“如何教学”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进行的活动。与通用英语一样,ESP课程设计的最重要环节就是需要剖析。Hutchinson & Waters的目的需要中有三个要紧的定义:客观需要(necessities)、客观缺少(lacks)和主观需要(wants)[6]。其它对外语教学的需要剖析的概念和分类办法也基本与此一致。束定芳在对外语教学改革的方案中提到了需要剖析,将“需要”分为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社会需要这一客观需要可具体分为政府、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要。个人需要包含客观的缺少,如自己目前的语言水平、教育背景等;与个人的主观需要,如对课程的期望和学习的目的等[7]。严玲在全方位系统解析ESP的过程中也提出ESP课程目的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种是客观的社会目的需要,是由社会需要、年代需要、政策需要决定,不以学习参与者的意志为转移,也是社会对学校的需要;另一种目的需要是学生我们的主观需要,有时也会掺杂教师的部分主观愿望[8]。CBI在“内容”方面可以是学科常识课程,可以是常识体系中的话题,也可以是学术性学科常识,还可以是有益于学生考虑并挑战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甚至是超越目的语或目的语文化的材料,在这样丰富的“内容”里,应该以满足需要为目的来剖析CBI模式的内容选择,防止盲目地用这一教学办法。下面以需要剖析的三个方面来探讨CBI的“C”。 (一)客观需要下基于社会人才培养目的的CBI内容
客观需要由目的情境需要来决定,即:学习者需要掌握这类需要,才能在目的情境中有效地完成任务,比如商人要理解商业信函,记者要参加媒体发布会等。在外语教学改革深化的今天,培养国家需要、市场需要的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成了改革的要紧目的。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需要》拟定的过程中,项目组对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要与能力构成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包含对跨国公司、商务机构等的调查。经过详细的剖析讨论明确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的是: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线、国际商务常识与技能,学会经济、管理和法学等有关学科的入门知识和理论,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用英语从事经贸、管理、金融等范围的工作的复合型人才[9]。这是一个全方位综合的定位,可以用公式表达为:BE=E+C(C1+C2+C3),其中的E(English)指的是英语语言,C(content)即内容包含三方面的常识,分别是C1:商务常识;C2:跨文化交际能力;C3:人文素养。
BE:商务英语E:英语
C:内容C1:商务常识
C2:跨文化交际能力
C3人文素养
图1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内容
在这种客观社会需要和政策需要下,商务英语CBI教学的C部分是很丰富的。第一是商务常识板块的内容。《教学需要》除去规定“大而全”的商务通识常识学习,也提出不同高校可以参考具体需要和自己特征设立不一样的方向。在这一方面,一些高校开设的以探索人才培养新渠道为指导思想的商务英语教改班打破了传统的培养模式,也是对商务英语教学CBI中“C”的具体探索与实践。比如,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教改班的设立,将被广泛认同的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rial Accounting, CIMA)和特许金融剖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课程引入商务英语教学,通过替换相同或相近商务课程的方法,植入CIMA基础阶段的五门课程和CFA的八门课程①,学时和学分符合学校培养策略的有关规定,旨在培养外语突出、剖析能力与交流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除去教改班外,该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还以商学院和经济金融学院的专业为依托,形成了商务英语(管理)和商务英语(经济金融)两个大的方向。这类做法是对商务英语CBI教学的“内容”(C)加以细化定位的一个例子。
第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内容不只只不过专业常识,还应包含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提升,使他们成为通才,也可以称之为是外语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的非专业性和非职业性爱文化,旨在关注他们的生活、道德、情感与理智方面的教育,涉及每个可能的范围[10]。不同于以中文为媒介的通识教育,外语通识教育是以外语为媒介拓展的通识教育,它也是CBI的C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的致使了扎实的英语技能加上法律、金融和商贸等范围的毕业生成为职场的宠儿,这种过度强调常识专业性和英语工具性的看法与做法,弱化了对学生能力与素养方面的需要,不符合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的。集基础英语、通识教育和ESP为一体的大学英语改革方向中,特别强调了通识教育与ESP的关系,指出外语通识教育的内容是通识课程,英语是工具,主要围绕东西方文学、文化等内容来展开,以培养商务英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这种通识教育与专门作用与功效英语是人才培养的两个层面,两者的结合与同步进步有益于培养综合型人才②。周志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CBI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推行进行了研究,表明CBI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文学常识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11]。当然,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CBI研究现在并不多见。
(二)客观缺少下基于学习过程目的的CBI内容
客观缺少指的是目的情境中的客观需要与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这不是以教师和学生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学生需要学习和弥补的内容。CBI既要关注语言,也要关注内容,内容与语言的结合要根据学生的客观学习水平和学习的不同过程来具体对待,因此是动态的、分层级的,而不该僵化对待。Yalden曾提出一个比率教学大纲,从该大纲出发,每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的衔接,都要取决于教学所处阶段的不同[12]。刘润清从教程的角度也指出了同样的问题,他觉得教程在初期是100%的语言信息,0%的百科常识信息;伴随语言水平提升,到了高级阶段是10%-20%的语言信息,80%的百科常识信息[13]。这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习也同样适用。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伴随学习的深入,应逐步从对语言学习的关注转向对专业常识的关注,比如加大教学大纲规定的商务常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质等模块与相对应的课程群的学习。当学习者拥有了肯定的语言水平,假如还在低层次的语言技能练习上徘徊,其语言能力是不可以提升的,需要与学习者的专业学习联系起来。对如此的动态、层级学习的过程,商务英语教师可以参考课程的特征和学生的需要拟定教学计划,选择教程和教学办法。
图2 商务英语CBI动态层级教学
在CBI的动态与层级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同阶段学习的评估是决定这个教学过程逐步向前推进的依据,可以明确学生处在CBI中的什么阶段,还缺少什么,从而决定怎么样进行下一步教学。Met指出CBI下的学生评估要基于语言和内容的融合考察,但也强调了要重点关注内容。这个从基础到高级的阶段学习的过程中也涉及到了教学安排和教学办法的转换。
(三)主观需要下基于不同语言服务目的的CBI内容
除去客观的需要与缺少,个人主观认知层面的需要也应该考虑进来,做到主客观的整理,才能设计出满足社会需要也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程。语言是大家进行交际的工具,工具的本质就是服务。语言服务这个定义提出的时间不长,是与当代社会大家对于语言的需要分不开的。有关的政策决策者和研究学者都在对语言经济和语言服务展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一般觉得,这个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翻译,语言教育培训,语言支持服务和特定行业范围的语言服务[14]。在外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针对不一样的语言服务目的,教学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依据以语言服务为视点的CBI理念在英语教育中的运用,大家可以将商务英语的学习计划分为科研型的英语语言为内容和复合应用型的非语言为内容的语言服务,这也形成了国内商务英语教学既有语言技能型又有商务内容型教学有什么区别。 图3 商务英语语言服务目的连续体
前者应侧重商务英语语言规律、文体功能、商务翻译等方面的学习;而后者则是以商务英语本身的学科常识为主,达成“英语?X(X指某一商务专业内容)”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的。与提供商务翻译、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等的语言服务相比,复合应用型的商务英语人才以语言为工具,但服务的最后结果不是以语言为主要的存在形式,而是以有关范围的服务内容为核心。学生会依据个人主观的爱好,当然也会遭到学校提供的课程与教师的部分愿望的影响,基于不同语言服务目的来确定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与内容的比重。但无论处在这个语言与内容的连续体的哪个位置,学习者都应该注意二者的融合。离开具体的商务范围,以语言为主的服务不复存在;同样,离开语言的有效用,具体内容的专业范围的服务也很难胜任。
4、 CBI动态层级内容下的挑战
CBI的内容选择要适应国家与社会与学习者所在区域与学校的需要,也要满足学习者我们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过程的需要。需要的剖析是要不断持续的,一直贯穿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这为CBI教学模式也提出了严格需要。严玲详细列举了CBI的一些挑战:
1)专业的内容与语言学习如何维持平衡是一个难点。
2)这一教学模式与ESP教师能胜任的专业内容教学可能产生差距。
3)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也是个难点。
4)内容的分级排序很难达成[15]。
这类问题为推行CBI的ESP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不同于通用英语教师,ESP教师还要同时完成需要剖析、大纲设计、教程撰写与评价等多重任务,因此,CBI模式下的很多挑战无疑提升了对商务英语教师的需要。而现实状况是国内多数院校缺少复合型的商务英语教师,此类课程多由纯英语语言类教师担当,仍然沿用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教学成效不甚理想。在这种状况下,商务英语CBI的拓展更是艰难,即使是采取了CBI教学的商务英语教师也非常难去应付专业内容带来的挑战。因此,依据本文剖析的不同需要下CBI内容的选择及其挑战,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具体剖析,按需而行,防止盲目性。第一,加大专业内容学习,提升CBI的胜任能力。比如,对于部分从事语言技能与文学、文化等内容教学为主的英语老师可以选择继续做好自己本方向的教学与研究,由于这类内容是商务英语CBI内容中的要紧组成部分,是培养商务英语“全人”必不可少的。对于商务英语CBI中的商务常识部分,教师应该针对当地区、本学校的特征与学生的需要,通过剖析动态层级教学过程对教师的需要,结合我们的兴趣,探寻到适合我们的“地方”,加大专业内容的学习。校本教育(school-based in-service training)可谓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这种培训是由学校发起,旨在满足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可以安排有意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或者正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进行教育、文化、经济、管理等很多与商务英语教学密切有关的常识的系统性的学习,以丰富他们的专业常识技能。第二,可以鼓励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互相合作,取长补短。CBI依据“内容”的不同层次,可以有主题模式(theme-based course)、保护式专业教学模式(Sheltered subject matter instruction)、辅助模式(Adjunct course)和专门作用与功效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16],对于不一样的模式可以分为由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分别担任与合作完成,甚至增加一个专家或专业职员完成合作。一般的作法是由语言教师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困难,专业教师帮助英语教师知道学生用英语中的有关商务背景常识。最后,作为教学内容设计者,商务英语教师要维持动态的CBI中内容与语言的平衡;教学成效的评估也要依据不同学习者和不同学习阶段采取对语言和内容的不同比率,不可以完全是内容驱动型或者语言驱动型。对于CBI内容的分类分级,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连续性和适用性等都要做出详尽的剖析。
5、 结语
商务英语应用研究任务指的就是运用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等方法,去探讨并解决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使这个学科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以减少教学的各项本钱,提升商务英语教学的整体效益。本文从这一目的出发,剖析了CBI教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用的势必并探讨了不同需要下CBI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从社会客观需要、学生客观缺少和主观需要角度剖析了“内容”对于不同需要目的的不同含义。只有按需设置,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方法。